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〈皮膚科王宣甯醫師 撰〉
皮膚科門診中,許多患者常問我:「用了這麼多美白產品,為什麼都沒效果?」今天就來解析美白的迷思、有效成分,以及日常應注意的美白關鍵。
美白常常無效?背後可能有幾個原因:
1. 忽略肌膚的代謝週期
幾乎所有美白產品都是阻斷新的黑色素合成,至於已經生成的黑色素,需要時間讓它們慢慢代謝。
2.身體各部位對美白產品反應不同:例如頸部,胸前與手臂的皮膚比臉部還要厚,美白產品穿透效果較弱,需要的時間也就比較久。
3.忽略整體肌膚透亮度:美白不只是淡化色斑,還包括提升光澤與均勻度。如果肌膚缺水、屏障受損、角質層過厚,即使色素沉澱減少,仍會顯得暗沉。
4.選擇效果較弱或不適當的美白產品
例如單純的維生素C容易氧化,效果有限。如果沒有選對成分,即使勤勞使用也難達到理想效果。
要真正實現美白,以下幾種成分在臨床與研究上皆證實具有美白效果:
1. 乙基維他命 C (Ethyl Ascorbic Acid)
乙基維他命C是維生素C的衍生物,穩定性高,能有效抑制酪胺酸酶,並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中間產物(例如dopaquinone)。相較於一般維生素C,它較不易氧化,適合長期使用。
2.水楊酸(Salicylic Acid)
有溫和去角質的功能,除了能讓肌膚看起來更透亮,也讓美白成分更好地滲透吸收。
3. 熊果素(Arbutin)
一種天然來源的美白成分,能夠抑制酪胺酸酶活性,進而減少黑色素生成,特別是 a-熊果素美白效果更佳。
4. 傳明酸 (Tranexamic Acid)
可抑制黑色素細胞活性,對於頑固的肝斑特別有效。
5. 菸鹼醯胺(Niacinamide)
能減少黑色素轉運至表皮,改善蠟黃膚色,同時強化肌膚屏障,增加含水量。
6.a醇與a酸(retinoids)
它們已經被拿來治療痘印與肝斑很久了,除了在動物實驗能夠抑制酪胺酸酶,也會加速表皮細胞代謝,清除舊的黑色素。
除了使用美白產品,還應該注意什麼?
防曬是美白的基石
防曬是美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建議每日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,並且每2至3小時補擦一次。
避免刺激性保養方式
過度去角質、或過於頻繁進行醫美療程,可能使肌膚更產生發炎後色素沉澱。應適度控制去角質/醫美療程頻率,並搭配溫和保養品修復屏障。
健康的生活習慣
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(如柑橘類、奇異果)、維生素E(如堅果)、多酚類(如綠茶),有助於抗氧化與減少黑色素沉澱。
美白並非單靠一瓶產品就能達成,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與正確的方法。避免美白迷思,選擇有效成分、並且做好防曬與日常保養,才能真正擁有透亮無瑕的肌膚。